- 24小时服务项目电话
- 0537-6056666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视频号
-
抖音号
新技术新项目
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通过ECPR技术成功救治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将患者已经停止跳动1小时【shí】的心脏“重启”。
启动ECPR,生死逆转
患者李先生因“上腹痛7天余,加重1小时余”到济宁市第一人【rén】民医院急诊门诊就诊,就诊【zhěn】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急诊门诊廉迎冬立即给予电除颤、心肺复苏术,患者短暂恢复了窦性心律。随后,患者被转入急诊监【jiān】护室东院病区继续治疗,转【zhuǎn】入后患者状况仍不稳定,反复出现心脏骤【zhòu】停。面对室颤、电风暴、循环无法维【wéi】持的复杂状况,心肺【fèi】复苏已紧急施救20分钟,患者仍没有恢复自主心跳,此时死神已经悄然逼近,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急诊科主任宋大【dà】庆【qìng】判断患者传统心肺复苏难以恢复自主循环,有ECPR指征,与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ECPR术,急诊监护室(EICU)东院病区立刻激活急诊ECMO团队。同【tóng】时,考虑患者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通知急诊介入团队待命。
( EICU医护ECMO上机过程中持续高质量心肺复苏)
急诊ECMO团队吴冬、张远、程玺、齐花,急诊介入组赵国良、李涛涛迅速就位,凭借娴熟【shú】的技术和高效的团队配合,从团队激活到ECMO转机仅仅用时31分【fèn】钟。转机成功后,已【yǐ】停止跳动90余分钟的心脏再次跳动起来,意识状态也较前好转,急诊监护室东院病区予以亚低温脑保护。
(急诊ECMO团队进行ECMO上机)
ECMO护航,再通“心路”
患者自主心跳恢复后,立刻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提示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急诊PCI指征,急【jí】诊介入团队赵国良决定对患者行冠【guàn】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急诊PCI术前、术后心电图)
由于患者所需生命支持设备众多,急诊ECMO团队护送患者转运至导管室。
(转运至导管室)
患者转入导管室后,在【zài】介入放射科的【de】配合下,赵国良、李涛涛为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在术中出现多次室颤,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右冠闭塞,急诊介入团队为患者紧急开通了血管。患者心功能极差,血压难以维持,术中急诊介入团队予以主动脉球囊反博术。
(急诊PCI治疗)
(急诊PCI术前、术后造影图像)
精准治疗,护佑生命
在急诊监护室东【dōng】院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tóng】尽力下,患者经过5天的V-A ECMO治疗,ECMO成功下机,并逐步撤出了主动脉【mò】球【qiú】囊反博、呼吸机、血液净化等生命支持设备。患者逐步康复转至急诊内科病房,并于8-06康复出院。出院当天患者家属送来了锦旗及感谢信。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近年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ECMO团队【duì】不断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开展多项新技术新【xīn】项目,填补了区域内急危重症救治的多项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人将继续践【jiàn】行“以技【jì】术为生命持盾、以仁心为健康护航”的服务项目理念,再接再厉,7X24小时守护好【hǎo】生命的灯塔。
体外心肺复苏技术(ECPR)
在我国,院外心脏骤停(OHCA)发病率为97.1/10万,较以往报道的(22.8-06.6/10万)明显上升趋势。而存活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良好率0.8%。预测存活率的【de】主要因素之一是心跳骤停与自主循环恢复之间的延迟时间段。传统心肺复苏(CCPR)8-06 分钟后,神经功能良好的存【cún】活概率约为2%。CCPR 仅能达到原生心输出量的25%至30% ,导致【zhì】组织逐步缺【quē】氧,最终导致死亡。循环不足的 CCPR 持续时间段被称为低流量【liàng】持续时间段。快速恢复重要器官的灌注和供氧对心脏骤停后患者的生存链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外心【xīn】肺复苏(ECPR)采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CA)患者,即使尚未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体外循环仍可为全身脏器【qì】提供服务灌注。与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相比,ECPR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ROSC率以及除颤成功率,并且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颈动脉血流量【liàng】,减少心肌梗死面积。ECPR能够提供服务【wù】充足的器官灌注,减少缺血缺氧性脑【nǎo】病的风险。在解决了低【dī】流量期间预后的渐进恶化疑问后,就有机会可以解决导致骤停的原因,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